11/8 台北愛樂「當代柬埔寨社會」講座(三)—經.歷-錄像放映暨分享講座開放報名

11/8 台北愛樂「當代柬埔寨社會」講座(三)—經.歷-錄像放映暨分享講座開放報名
台北愛樂「當代柬埔寨社會」講座系列(三)
經.歷-錄像放映暨分享(Walking Through: Screening and Talk by Vandy Rattana)
時間|11/08(Sun.) 14:00-16-00
地點|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(臺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-1號)
講者|Vandy Rattana(柬埔寨藝術家/影像創作者)
費用|免費入場
報名|https://neti.cc/NEJVGpK
洽詢|王小姐 02-2773-3691#112
長久以來,我們習慣「望西」來理解這個世界;而東南亞之於臺灣,即便在近現代,彼此間有著多重交織的歷史,我們也是甚少著墨。
台北愛樂於2017年起參與《南國悲歌:柬埔寨安魂曲》(Bangsokol: A Requiem for Cambodia)這部講述紅色高棉大屠殺事件,融合東西方宗教及音樂元素、劇場及影像之跨國製作的誕生及世界巡演。2020年,藉由當代柬埔寨社會講座系列的舉辦,台北愛樂期盼呈現柬埔寨豐沛的文化活力;透過「柬埔寨」,或是「東南亞」作為一個新的路徑,帶我們理解認識柬埔寨的歷史與文化,拉近柬埔寨與你我的距離。
「當代柬埔寨社會」講座系列分成「文化篇」、「藝術篇」兩個主題篇章;在前兩場文化篇的活動裡,我們分別介紹了亡人節、送水節兩個柬埔寨重要的節慶;在接下來的兩場藝術篇活動,我們將邀請兩位分別來自柬埔寨、臺灣的藝術家,來分享他們的創作故事。
第三場講座邀請到柬埔寨藝術家Vandy Rattana,將放映他在2014年創作的錄像作品《獨白》(Monoloque),透過鏡頭找尋藝術家從未謀面的姐姐,在紅色高棉時期的埋葬之處,《獨白》藉由詩意的文字與影像,訴說一段隱藏在時光與歷史中的家族故事;另一方面,也會在講座中分享2009年的作品《炸彈池塘》(Bomb Ponds),從柬埔寨境內越戰期間美軍轟炸的水窪遺跡,又會牽動到柬埔寨的哪些歷史過去?從當代藝術家的觀點出發,在紅色高棉三年多的統治下,究竟刻畫了如何深刻的集體創傷?而藝術家是如何透過作品回應這段既是個人故事,又是集體經驗的回憶?
講者:Vandy Rattana
柬埔寨藝術家,1980年出生在金邊;2005年開始影像創作。近年參與的國際重要展覽包含釜山雙年展(2020)、新加坡雙年展(2019)、東京森美術館《太陽雨: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》(2017)、東京現代美術館《他者的時間》(2015)、 紐約古根漢主導的研究型巡展《越域: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》(2013-14)、以及第13屆卡賽爾文件展(2012)等。
※講座限額50名,額滿為止。
※講座現場備有中文同步口譯
※填寫表單即報名成功,活動前將再寄發提醒通知,若未收到請查看垃圾郵件。
※活動期間請全程配戴口罩。
※主辦單位保有因應疫情狀況調整與變更活動之權利。
指導單位|文化部
主辦單位|財團法人文化臺灣基金會
企劃執行|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
- TAGS